此博“旧闻新读”系列,有一篇《磨牙杀鬼》,说魏晋南北朝时,儒风不振,佛道、方术和鬼神崇拜盛行,大伙害怕被鬼捉去,故此给孩子取名时,喜欢用“杀鬼”、“啖鬼”、“挼鬼”、“桃枝”、“桃棒”、“桃符”、“磨牙”、“凿齿”之类的词儿。关于这一点,《魏书》、《晋书》、《北齐书》和魏晋碑帖中的大量人名可以做证。
近日再读南北朝史,发现叫“僧”、“道”、“居士”的也挺多。例如南朝有王僧孺、胡僧佑、杜僧明、刘僧绍、吕僧珍、王道度、王道生、戴道静、沈道虔、公孙道远、李居士、刘居士,北朝有宋钦道、卢思道、宋游道、崔道固、夏侯道迁、长孙道生。
众所周知,“僧”是佛教徒,“居士”是在家修行的佛教徒,“道”在南北朝时通常指的也是佛教之道,而不是道教之道。所以我猜想,佛教在南北朝时的影响非常之大,一如中国本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鬼神崇拜。
有意思的是,当时还有叫“摩诃”、“摩耶”、“尼罗”的,例如南朝有萧摩诃,北朝有尔朱摩耶、尔朱尼罗。这几个词儿都是梵语音译,“摩诃”指强大,“摩耶”指法相,“尼罗”是一种花。
评论